-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公路院”)是交通運輸部直屬科研事業單位。黨的十八大以來,公路院黨委緊緊圍繞交通強國建設和公路交通科研事業高質量發展目標,高度重視青年教育培養與成長成才,實施“鑄魂”“聚能”“暖心”三大青年基礎工程,引領全院青年為努力當好中國式現代化開路先鋒貢獻青春力量。
一、理論武裝“鑄魂”,持續高揚青年理想風帆
政治引領。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院青年,推動思想引領體系化、制度化、常態化,用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之光引航定向。近五年來,全院有49名青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占入黨總人數的70%。
組織推動。將青年理論學習和教育培養納入院黨建、人才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明確目標任務、責任體系和措施要求。組建136個青年理論學習小組,配備學習導師,制定學習計劃,打造“1+N”青年理論學習矩陣,推動青年強化理論武裝,提升理論素養。
精神驅動。持續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鼓勵黨青聯學、團青聯學、跨部聯學,教育青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定期舉辦“對話老專家”系列沙龍,引領青年學習老專家的崇高品格和奮斗精神。組織開展“奮斗者 正青春”論壇,以身邊榜樣、身邊故事,引導青年“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
二、實踐鍛煉“聚能”,全面提升青年能力本領
多通道培養。實施“墩苗工程”,量身定制培養計劃,近三年有10名同志被提拔重用,5名同志晉升正高級職稱,絕大多數同志成長為科研創新團隊負責人。實施領軍人才、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等“階梯計劃”,20名青年入選“交通青年科技創新百人團”。建立“揭榜掛帥”“賽馬爭先”機制,激勵青年在交通強國試點、重大科研項目攻關中主動作為、勇于擔當,院國家和行業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成員中,青年人才占比40%。多方式歷練。選派10余名優秀青年到中西部地區掛職鍛煉、支教幫扶,把“小我”融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偉大事業。加大青年國際合作與交流培養力度,選送優秀青年科研人員留學深造。以“青春基層行”“關鍵小事調研”等實踐活動為載體,組織青年深入一線,提升調研解題能力本領。近年來,院先后有50多個集體和個人榮獲國家級和省部級先進稱號。
多模式交流。選派青年參加“交通好故事宣講比賽”,傳播“交通強國 科技先鋒”文化品牌力。定期舉辦“青年才俊科技創新沙龍”,多視角、多維度探討公路交通學科交叉和創新應用問題,開拓科研工作思路。建立“青言匯”“青科研”“青志愿”“青廉心”等“四青”工作品牌,全方位、實時傳播青年聲音,“公路院青年”公眾號已成為全院青年互動交流的主平臺。
三、志愿服務“暖心”,助力青年多維履行社會責任
在科技服務中“展身手”。成立青年志愿服務隊,組織青年積極參與北京冬奧保障,在關鍵通道路面檢測、交通安全風險評估中提供技術支撐。組織青年科研人員赴對口幫扶地區開展科技幫扶,圍繞“四好農村路”、“交旅融合”、危橋改造等,送教上門助推公路交通發展。
在科普服務中“樹品牌”。打造青年科普品牌,連續5年舉辦“攜手科普進校園”活動,為京內外20余所中小學、近萬名學生提供公益科普課程、贈送科普圖冊。組織青年參加交通運輸科普講解大賽,邀請周邊中小學校走進院史館,講解公路交通發展成就,普及公路交通科技知識,激發學生科研興趣。
在敬老服務中“顯擔當”。建立“一對一”青老結對互助機制,建立空巢老人數據庫和“幸福密碼”健康數據庫,已有18名青年與離退休老同志結對互助,實行“三個1”親情式服務,為老同志們出行、就醫、購物等提供親情式上門服務,有效提升離退休老同志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 編輯:王馨悅 送簽:王馨悅 簽發:鐘鳴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