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理論武裝

                用好“兩個結合”最大法寶,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

                2025年04月17日11:15
                文字縮放:

                一切上升為指導性的理論體系都源于時代需要,植根于時代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表明,“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進程中,“兩個結合”是我們黨推動理論創新和文化繁榮的必由之路。2023年10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在金融系統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穩健審慎、守正創新、依法合規,守好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的根和魂。要加強金融智庫建設,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理論體系。2024年1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首次提出了“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明確要求。這一系列講話精神為金融系統堅持“兩個結合”,建設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建設工作要沿著正確方向前進,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必須堅持用好“兩個結合”這一最大法寶。

                從黨領導下的金融發展史中,深刻理解“兩個結合”對于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偉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關系,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和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律,鮮明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命題。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首次提出“第二個結合”;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對“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了全面系統的闡述?!暗诙€結合”,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的重大理論創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從“第一個結合”到“第二個結合”,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體現了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基本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揭示了我們黨推動理論創新和文化繁榮的必由之路,標志著黨的理論創造性、文化主體性、精神獨立性實現了新的升華。

                “兩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創造性地解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指出,毛澤東同志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射中國具體實際之“的”的偉大實踐,為我們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提供了光輝典范。在長期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正是在堅持“兩個結合”中,我們黨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推向前進,取得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重大理論成果,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科學理論引領偉大實踐,指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取得新的偉大成就。

                毛澤東同志一貫重視金融工作,早在革命戰爭年代,他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就已思慮謀劃“建立消費、販賣,信用三種合作社組織”;抗日戰爭時期,更是升級了對金融重要性的認識,提出貿易、金融、財政是組織全部經濟生活的重要環節;解放戰爭時期,他主張統??融?作、貨幣發?,從國民黨內的反動集團,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大銀行家、大買辦的代表中奪取領導權。

                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重要成員,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從學習蘇聯起步,經濟金融體制的理論和做法效仿蘇聯模式。蘇共二十大后,毛澤東同志在1956年4月《論十大關系》的講話中告誡全黨“以蘇為鑒”,思考和探索自己的道路。此后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一直力圖推進和拓展社會主義金融事業。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新中國成立之初建構起這樣一套金融體系:貨幣發行權、金融資源配置的領導權由我們黨掌握,而非集中在少數私人財團之手;完全有別于西方金融制度中“資本至上”的價值導向,中國人民建設銀行、農業銀行、農信社、中國人民保險在財政部、人民銀行的領導下步調統一、助力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避免了經濟危機與政治動蕩,成功促成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占統治地位這一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強的物質基礎和制度基礎。

                從改革開放起始到黨的十八大的召開,是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形成和發展時期,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事業指導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階段。在結束“文化大革命”、向改革開放轉軌的偉大實踐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歷史進程中,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金融發展的思想理念不斷深化和創新,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供充滿新的活力的金融體制。

                鄧小平金融思想的論述以解決生產力問題為探索起點,以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為根本任務,以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為直接目標,以金融制度、金融體制和金融運行規律的研究為主要內容。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時代特征、與中國發展實際相結合,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鏡鑒其他國家經濟建設的盛衰成敗,探討金融和市場經濟關系、建立真正的銀行、金融體制改革等事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大實踐課題,對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作出科學判斷,突破原體制邊界,克服舊觀念束縛,指導我國金融改革進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事業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從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到黨的十六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豐富黨的金融思想,比如,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思想、現代金融企業思想、金融黨建思想、依法治理金融思想、金融安全思想和對外開放思想等,上述思想緊密相連、相互貫通,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初步構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理論體系。

                2002年黨的十六大以后的10年間,西方國家主導下的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世界各種矛盾更加錯綜復雜,能源、金融、信息等方面安全問題日益凸顯。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選擇是適應時代,擁抱變化,“科學發展觀”是貫穿其中的一條鮮明主題。

                科學發展觀中的金融思想在中國共產黨金融思想發展史上得到多方面的深化和拓展:在對象方法上,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關系為研究對象,突出金融制度、金融體制機制和金融市場運行的整體研究;在理論結構上,以金融與經濟的關系論、金融制度論、金融改革論、金融開放論和金融安全論為主體部分,把握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理論與方法論的統一;在邏輯思路上,以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為理論基點,著力于金融體制改革和金融市場運行的探索研究。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金融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把我們黨對金融工作本質規律和發展道路的認識提升到了新高度,對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堅持和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推進金融創新發展、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等專題作出了深入闡述,極大豐富和拓展了我們黨的金融思想。

                從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中,深刻理解“第二個結合”對于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時代價值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只有從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汲取智慧,有了文化主體性,才能真正理解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勢。中國傳統經濟活動中,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道、德、仁、義、禮、智、信、勇、強、和的道德觀,“利者,義之和也”的價值觀綿延其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藏著中華民族在經濟領域的文化精神和人文智慧,《易經》理、數、象一體思想、《六韜》經濟思想、《史記》經濟名篇《貨殖列傳》、齊國名相管子的《國蓄》思想、銀雀山漢簡《市法》篇、商鞅變法的“重農”思想、《唐會要》中記載唐代的經濟金融治理制度、《漢書·食貨志》等等,從寥寥數語到分門別類,經濟史的著述卷帙浩繁,我們有獨有的理論體系,《黃帝內經》中揭示“天人本一”理論,《素書》中講“足寒傷心,民困國殘”;我們有獨特的價值理念,如福祿壽喜財,“德本財末”的人生觀標準,也就是《了凡四訓》里講到的,“有千金之產者,必是千金人物”;我們有獨立的歷史實踐,根據《世界文明史》一書中記載,宋代經濟遠較唐代發達、城市繁榮,商業興盛,生產力更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有學者認為,從明中期一直到清中期即19世紀前,我國社會經濟整體水平仍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而且是亞洲乃至世界貿易的主要中心之一。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文明新形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正是在“兩個結合”的指引下,我們成功開辟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敝袊浆F代化之所以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關鍵就在于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皟蓚€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第二個結合”本身就是創新,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同時又開啟了廣闊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空間,讓我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論和制度,鞏固了我們的文化主體性。由此觀照,中國式現代化的金融文明形態必然是賡續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發展起來的現代化,而不能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

                在綿延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居于世界領先水平,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燦爛的文化,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極大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中華民族幾千年積聚的知識和智慧,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從先秦諸子百家,到唐宋時期的市場理念,以及明清時期的商業資本文化,源遠流長、內蘊豐富,但也有不少觀點具有歷史局限性。全面整理傳統經濟思想必須堅持“兩個結合”,源遠流長、層次多元的中華優秀傳統經濟思想,涉及經濟倫理思想、經濟治理思想、財政思想、工商業經濟思想、農業經濟思想、金融思想、土地思想、對外貿易思想、人口思想、收入分配思想、價值與價格思想等豐富內容,這些傳統經濟思想的深邃智慧具有穿越時空的永恒價值,蘊含著不同于西方的經濟分析和邏輯體系,有助于打破西方化等同于現代化的迷思,跳出以資本為中心、對外擴張、非此即彼、零和博弈的思維窠臼,能夠為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門類知識體系供給豐富的思想理念、精神特質,鞏固我們的文化主體性。

                用好“兩個結合”最大法寶,擔負起培育和建設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新時代使命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進程中,“兩個結合”是我們黨推動理論創新和文化繁榮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自信,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文化主體性反映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對自身發展的主體意識和進行文化創新創造的主動精神。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既植根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底蘊,又融合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邏輯。繼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提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重大課題后,2025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清晰體現了新時代金融治理思路。

                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要堅持用好“兩個結合”這個最大法寶,立足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守好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的根和魂,牢牢把握“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堅持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講好金融業故事,打造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標桿、樣板、典范,總結好體制機制、抓手載體的創新經驗,把實踐經驗上升為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把好經驗好做法適時提升為理論體系。

                要守好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的根和魂,一是守好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解決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實際問題。辯證唯物主義,矛盾分析法和普遍聯系的發展觀能幫助人們以矛盾分析為導向,注重重點發展和全面發展,注重相互聯系的各種事物發展的統籌和協調。歷史唯物主義,是辯證唯物主義在社會領域的具體演繹。堅持歷史唯物主義,以高質量發展為第一要務,通過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思想、文化阻礙;掌握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規律,掌握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在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過程中,扎實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真正做到發展依靠人民群眾,發展為了人民群眾。二是守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要善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注重尋找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例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道義擔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精神境界,“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大局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修為取向,“見利思義、見危授命,義以生利、義然后取”的義利觀,等等,這些寶貴豐富的文化遺產,在歷朝歷代經濟金融實踐中不斷得以豐富和完善,為提高干部和員工的覺悟水準、道德良知和職業操守提供了豐富的思想教育資源。我們需要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提煉教育,對廣大干部和員工產生同化作用,進一步促進廣大干部和員工人格、意志、品行的不斷完善。

                要牢牢把握“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文化的力量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戰略發展、公司治理、產品創新、風險控制等現代金融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融入金融與社會其他諸領域的關聯中,充當著金融企業戰略定位的“導航燈”、經營發展的“助推器”、內外部關系協調的“黏合劑”,是企業經營觀、業績觀和風險觀的綜合體現。文化賦予企業發展以更強的競爭力,賦予企業發展以深厚的人文價值,賦予企業以極高的組織效能,先進文化與生產力中最活躍的人的要素相結合,員工的勞動力素質會得到極大提高,勞動對象的廣度和深度會得到極大的拓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和實體經濟是共生共榮的關系。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為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聚焦“五篇大文章”的重點領域和主要著力點,新時代新征程上通過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推動金融機構形成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業務規范。

                要堅持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霸谛碌钠瘘c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對于如何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三點要求: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這三點要求是我們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行動指南。

                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中強化根本保證。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始終牢牢把握文化領導權,健全完善黨對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工作全面領導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黨在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確保其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主動融入國家戰略,“五篇大文章”等重大部署,構建起經濟安全的風險防控屏障;通過強化普惠金融、適老化服務等舉措,增強民生保障的覆蓋面和精準度,深化數智化轉型,構建精準化服務體系,破解民生痛點。

                在加強理論武裝中凝聚強大合力。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持以黨內教育引導和帶動全體干部員工的學習,增強全體干部員工運用科學理論開展文化建設的能力和水平,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切實將理論學習的豐碩成果轉化為文化建設工作的強大動力和實際成效。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獨立自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文化自信,需要我們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首先,堅持“兩個結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選擇地借鑒和吸收傳統經濟思想中的有益成分,確保傳統經濟思想的闡釋和發展符合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實際需求。中國特色銀行文化、保險文化、證券文化等子文化是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在各個金融領域的延伸與實踐,中國特色金融文化以“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穩健審慎、守正創新、依法合規”為核心原則(即“五要”),并以“不逾越底線、不唯利是圖、不急功近利、不脫實向虛、不胡作非為”為行為約束(即“五不”),要將金融文化“上位法”的要求與子文化的內涵要義融會貫通起來。其次,堅持“兩個結合”,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一脈相承,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包括紅色金融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如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南泥灣精神、特區精神、雷鋒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和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堅持“兩個結合”,建構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理論體系。在黨的創新理論的指導下,提煉和總結實踐的規律性認識。

                在秉持開放包容中激發生機活力?,F代金融業隨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而產生并發展起來的。秉持開放包容,就是要在堅守“魂脈”和“根脈”的基礎上,秉承世界眼光,加強文化交流互鑒,批判性吸收西方金融理論,找尋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思想基礎,汲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創造的優秀金融文明成果,立足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強大思想武器對其進行科學揚棄和本土轉化,充分激發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生機活力。

                在堅持守正創新中展現擔當作為。堅持守正創新,需要我們守好中國特色金融體系的根與魂,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建立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金融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回答好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基本內容、突出特性、實踐路徑、發展規律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和重大問題,為建設中華文明提供堅實學理支撐;又要用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技術賦予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新動能、新優勢、新格局,建設與中國式現代化文明形態相一致的金融文明。

                堅持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是一條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重要方法論。通過總結經驗,形成規律性認識,采取新的措施而不斷推進和深化各項工作。深刻理解并運用好這一寶貴經驗和重要方法論,先實踐、后總結、再推廣,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是堅持“兩個結合”的必然要求,對于培育和建設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中國金融政研會;作者濮旭系中國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研究員;李萍萍系《中國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總編、研究員)

                ( 編輯:張莉   送簽:鐘鳴   簽發:林燕 )

                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午夜福利理论片|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精选观看中文字幕高清无码|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婷婷四虎东京热无码群交双飞视频 |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国产|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一本本月无码-|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 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色情无码WWW视频无码区小黄鸭| 韩国19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 中文字幕在线资源| 波多野结衣在线中文| 亚洲无码视频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永久免费网站| 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蜜桃AV无码免费看永久|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本日|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免费| 人妻少妇精品视中文字幕国语| 亚洲色偷拍区另类无码专区 | 亚洲最大av无码网址|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YY111111少妇无码理论片| 88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